近日,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依托計量3.0系統數字基座,融合阿里云大模型技術,上線南方電網第1個“基于日線損排查計量故障"的AI分析線損智能體。該智能體已在廣東電網推廣,累計篩查2萬個異常臺區、定位778個計量故障,預計可挽回電量損失超32萬千瓦時,推動線損治理進入“智能驅動"新階段,變革管理模式。
該智能體實現從“人海戰術"到“10秒診斷"的跨越。過去線損分析耗時近1小時,基層供電部門每月處理50余條異常,新員工培訓周期長。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復雜度提升,傳統模式難以為繼。東莞供電局自今年5月起構建基于MoE(混合專家模型)架構的智能分析模型,單條線損分析時長從1小時縮至10秒,診斷準確率從58%升至82%。東莞長安工業園區試點實踐印證實效,AI智能體精準識別故障,快速處置挽回電量損失。
AI智能體推廣帶來效率提升,推動管理邏輯轉變,形成技術驅動管理循環,節約基層員工工時,推動客戶滿意度上升。它還整合故障案例,將新員工培訓周期從3個月縮至7天。
一、主要特點(LYFD-V電力建設新產品“多功能高空接線鉗"可靠耐用的品質)
1、操作簡單。用專用操作桿將接線鉗的上鉗口掛卡在需接線的位置上,通過推拉專用操作桿即可使鉗口自由開合,完成接線工作。接線鉗開口尺寸大(70mm),并設有導向機構,掛卡極為方便。
2、夾力大。接線鉗上、下鉗口之間利用了動滑輪省力的原理,使用較小的拉力便可得到較大夾力。
3、接線鉗內部設有夾力鎖定和釋放裝置。拉動專用操作桿時,鉗內的彈力儲能裝置可使鉗口在任何需要的力度上自動鎖住,若不推動專用操作桿,自鎖裝置絕不會自開。推動專用操作桿時,鉗內的釋放裝置可使夾緊的鉗口打開,操作十分方便。
4、接觸性好。接線鉗在夾緊的同時具有克服氧化膜的功能,保證了鉗口與
接線位置接觸良好,測試數據準確。
5、短時通電電流大于200A,過載能力強。
6、實用性強。接線鉗的鉗頭角度可以變化,可完成接線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厚度、不同直徑、高度在8米以下的測試或檢修接地的接線工作。
7、鉗頭重量不足700克。重量輕、使用方便、結構設計合理、質地精良、經久耐用。
二、使用方法(LYFD-V電力建設新產品“多功能高空接線鉗"可靠耐用的品質)
1、將接線鉗安裝在所需長度的專用操作桿上,將電壓、電流的導線安裝在接線鉗鉗口的接線端子上,再將導線分段(靠近接線鉗的一段一定要預留有20cm的余量),固定在專用操作桿上。
2、將接線鉗的鉗頭調成與接線位置大致相同的角度。
3、用專用操作桿將接線鉗舉起使鉗頭略高于接線位置時輕輕靠在接線位置上,依靠接線鉗上的導向機構在接線位置上慢慢向下滑動使鉗口卡在接線位置上,再慢慢用力(切勿用力過猛)拉動專用操作桿,鉗口即夾緊。
4、取下接線鉗時,只需把專用操作桿向接線鉗的方向向上用力推動,鉗口即可打開。然后使鉗口離開接線位置,輕放于地面(切勿猛摔)。
三、注意事項(LYFD-V電力建設新產品“多功能高空接線鉗"可靠耐用的品質)
1、使用前請務必詳細閱讀說明書。
2、使用時必須注意與帶電設備之間保持可靠距離!
在使用接線鉗時都接有導線,在舉起或放下時,要與周圍帶電設備保持可靠距離,必須特別注意保障!
3、若鉗口夾在了螺絲上、夾力小或連接線接觸不好,都會影響測試結果。
4、使用完畢取下時,一定要小心輕放于地面,切勿猛摔。
5、切勿人為的向上推動接線鉗的下鉗口,折彎或擠壓內部的鋼絲繩。
6、注意對滑動部位要加注潤滑機油,且避免進入灰塵。
7、使用后應在清潔、干燥地方保存。
走進廣東電網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樣本標注作業基地,屏幕上不再是熟悉的電流、電壓波形,而是無數經過精密標注的電力作業圖像與數據流。這些看似枯燥的數據,是驅動人工智能模型進化、賦予電網“智慧"的核心“燃料",此前這里產出的高質量數據集為AI在電力行業深度應用奠定堅實“數字基石"。
智慧電網的“智慧",核心在于AI模型能否精準“看懂"作業狀態、“預測"行為趨勢、“識別"安全隱患,這離不開高標準數據支撐。廣東電網搭建的產業化樣本標注體系,如同智能化“數據工廠",對海量電力現場圖片、視頻、聲紋波形精細化“加工"“標注",比如框選圖片中人員作業行為并標注狀態,為AI模型提供可靠學習樣本。“以往訓練電力作業安全管控AI模型,工程師需要耗時教電腦識別設備、明確安全距離,如今成熟體系能高效批量生成‘教材’,讓AI學得更快更準。"廣東電網相關數據工程師說,該體系保障數據精準,助力模型在安全生產風險預警中發揮大作用。
在廣州一電纜隧道智能巡檢中,巡檢機器人傳回的海量影像,依托高質量數據集,AI模型能瞬間識別工作人員作業風險,準確率與效率遠超人工。這背后是成千上萬張精準標注的樣本圖片提供的“經驗",這座“數據工廠"讓AI有了“火眼金睛"與“先知先覺"能力,持續為廣東電網數字化轉型注入動能。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